首页 >> 党务政务 >> 西峰政务 >> 正文

健康扶贫惠民生暖民心

西峰区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纪实
2018-07-31 10:25:3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娜 编辑:刘保秀 点击:

今年以来,西峰区紧紧围绕全省健康扶贫工作要求,按照“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保关键”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重点任务,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积极探索各项医疗改革举措,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题,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组团”式帮扶 “一对一”精准把脉

家住肖金镇的屈智贤是建档立卡扶贫户、低保户。因长期患肺心病、行动不便,家庭生活十分拮据,健康成了他在脱贫路上的拦路虎。2018年3月,市、区、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共同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来到屈智贤家中,为他定制了个性化的健康帮扶措施和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村医专门负责指导实施,卫生院医生免费进行心脏检测等随访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屈智贤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同时,家庭医生还为他介绍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缓解精神压力的方法,详细讲解合理饮食、科学睡眠等内容。

6366648813924106048863397.jpg

区级专家送医上门

近年来,西峰区组建了由市、区、乡、村四级医务人员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建立“送医上门”,“送人就医”机制,进村入户,对每一位因病致贫返贫人员,建立“一对一”帮扶方案,解决群众看病难、政策知晓率低的问题,帮助群众尽早恢复健康。

今年3月,西峰区抽调市二院专家9名,区级医疗单位专家58名,同各乡村医务人员和基层计生干部组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85个,对全区2017年底1540名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因病致贫返贫情况进行了入户摸底调查,完成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因病致贫返贫调查1499人,按照病种、病情进行分类管理,做到了扶贫工作情况清、底数明,针对每个患病困难群众,制定个性化、精准化的具体方案,对286户患病人群签订了中级服务包,258户其他人群签订了初级服务包。

送医上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6月26日清晨,当很多人还沉浸在梦乡时,后官寨卫生院的健康扶贫团队已经踩着泥泞的道路,送杨巧娥到区人民医院就医。

送人就医1_副本.jpg

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团队送人就医

今年78岁的杨巧娥是后官寨镇路堡村胡洞组人,也是贫困户。最近,老人精神差,头晕,不思饮食。家庭医生程婷和后官寨卫生院副院长候崇远考虑到患者右眼失明,且患有脑梗塞、冠心病、腰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且出行不便,随即与区医院帮扶专家联系,上门为老人进行诊治。经详细检查后,诊断为“肠胃性感冒”,随即,卫生院的工作人员为患者免费提供了治疗所需药物,并向家属交代了服药注意事项,结合病情开展了宣传。

“党的扶贫政策特别好,对我们这些低保户、贫困户每年免费体检,上门给我们服务,宣讲扶贫政策,针对慢性病开处方药治疗,费用每年报销85%以上。”杨巧娥说。

2017年,西峰区开始针对所有人群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区以户为单位签约41652户,覆盖率37.92%;重点人群签约20106户,覆盖率达66.01%;计划生育特殊服务家庭签约达100%。签约服务团队适时为建卡贫困患者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健康知识宣讲、科学就诊引导等个性化服务,保障建卡贫困患者及其家庭成员优先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我们扎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精准落实'一人一策''一病一方'等健康帮扶措施,建立了'送医上门、送人就医'的服务机制,确保困难群众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区卫计局工作人员说。

截至目前,共建立了市、区、乡、村组成的签约服务团队85个,完成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因病致贫返贫调查1499人。其中因病致贫返贫户“一人一策”帮扶措施制定286户508人(患重大疾病186人,慢性病175人,常见病及其他病14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他户“一人一策”帮扶政策制定258户991人。

“先看病 后付费”畅通健康“绿色通道”

“现在的扶贫政策真是好,可以先看病,后付费,就连报销比例都提高了,一年累计下来,我看病最多只掏3000元。”张凤军开心地说。

家庭医生入户诊疗_副本.jpg

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团队入户诊疗

今年47岁的张凤军是肖金镇的农民,几年前查出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此后,他总是到市区的医院看病拿药,十分不便。可让张凤军感到惊喜的是,近两年来,乡镇卫生院的药品变得十分齐全,他可以就近就医取药,还可以“先看病,后付费”,这给他的就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从今年5月开始,西峰区在全区乡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落实了“先看病、后付费”制度,符合分级诊疗规定的患者免交住院押金,基本医保与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信息实时对接,实现了即时结报服务,这一举措切实减轻了农村贫困人口就医的经济压力。

同时,西峰区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区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下派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医疗技术帮扶服务,基层机构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免费进修学习,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